印度:古老文明与现代野心的矛盾共生体
印度,作为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,以“多元统一”的特质在全球独树一帜。这片土地上,印度教、伊斯兰教、佛教等八种宗教和谐共存,1652种语言与数百个民族交织出复杂的文化图谱。从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奇迹到克什米尔披肩的细腻工艺,从恒河圣浴的宗教仪式到瑜伽术的全球风靡,印度文化始终以包容性与精神性为核心,既承载着种姓制度的历史遗痕,又孕育出“世界办公室”的软件产业神话。
经济层面,印度以7.8%的GDP增速(2023年)成为全球增长引擎之一,但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。3.57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(2023年)中,服务业贡献超六成,而制造业占比不足15%,远低于越南的25%。莫迪政府“印度制造”计划推进十年,制造业占GDP比重仍从16%降至13%,外资吸引力持续下降——2023年FDI流入同比下降30.53%,对华贸易逆差达416亿美元。这种“服务强、制造弱”的格局,导致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无法被充分吸纳,青年失业率攀升至两年新高。
地缘政治上,印度践行“多向结盟”策略,既与俄罗斯延续军事合作,又深化与美国的安全纽带,同时通过“东向政策”渗透东南亚。然而,这种灵活外交背后是战略自主性的缺失:印度对俄石油依赖度达25%,对美防务采购额十年增长300%,却始终未能突破“南亚霸主”的地理局限。
印度,是古老智慧与现代野心的矛盾共生体。它拥有改变世界的潜力,却困于社会分层、产业失衡与地缘掣肘的三角困境。如何将14.4亿人口转化为红利而非负担,将决定其能否真正崛起为全球性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