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金秋风采 >> 文苑天地
 
长征精神永发扬
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01-09 字号:[ ]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江河奔流,长征精神不老;岁月流逝,长征精神永存。长征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、夺取胜利的法宝,是国宝,也是传家宝。

1964年,我未能考取大学,就响应党的号召,回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第一个冬天我就上了挑河工地。挑到下层青沙土,由于渗水快,易塌方,必须在河中央抢挖“龙沟”,这是最紧张最艰苦的战斗。为了速战速决,大多采用一班挖两班挑的办法。担担泥都在两百斤以上。挑泥的从河底挑到河口,小跑一段平地,再挑到堤顶,不但精疲力尽,而且脚冻裂了,一步一个血印。“苦不苦,想想长征两万五;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辈。”于是我咬紧牙关,坚持,再坚持。抽水机在不住地轰鸣,我们在不停地拼搏,龙沟在不断地延伸,我们终于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!

在1964、1965、1967年的三个冬天里,我与千万民工一起开挖了江岔河、九洋河和岔河,为家乡的水利事业做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。

1968年,我走上了农村教育岗位,既教学,又建校,始终吃苦耐劳,勤奋进取。1972年,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78年,我考取了扬州师范学院首届中文专修科函授班。为了夺取教学、进修双丰收,我白天抓紧教学工作,又起早贪黑刻苦自学进修教材,部分周日和所有寒暑假参加面授和考试。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,我常用红军长征精神和毛主席的《长征》诗句激励自己奋进。为了献身党的教育事业,我夏日不顾蚊虫叮咬,冬天不管寒夜煎熬。经过四年顽强拼搏,我以门门优秀的成绩,顺利拿到了扬师颁发的毕业证书。

随着自身学识水平的提升,教学水平也相应提高。在1991-2000年期间,我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数篇教育教学论文,辅导学生发表习作20余篇。1993年由中学二级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。萧伯纳说得好:“真正的人生,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。”忆往昔,36年风雨兼程育桃李,36载开拓进取创佳绩。我的经历说明,一个人的成才、成功,靠的是党的培养和长征精神的激励。

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。2003年退休之后,我干不了大事业,就坚持养蚕、养猪、种粮,闲时读书、写作,与乡亲们共建现代化新农村,共享小康新生活。

常有人问我:“你有条件享福,为什么还要劳力、劳心,自找苦吃?”我觉得,我现在老有所养,老有所医,老有所乐,老有所为,真是天天在享福。只有不忘过去,珍惜现在,才能开创未来;如果忘本变质,不知珍惜,就会福尽悲来。所以,我们在新时期尤其要牢记两个“务必”,走好自己的长征路,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,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。

退休十几年来,我正常参加党支部活动,继续为“暖冬工程”捐款献爱心,还给灾区人民捐款,给村级公路捐资,给多个伤残病人送慰问金,给多位高龄老人送食品。我喜欢读写,又经常联系群众,就把村里的好人好事写成了报道,发表在报刊杂志上。一些做好事的人见自己的事迹上了书报,就更加开心,更加乐意做好事了。近期我在市县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有《快速养猪三秘诀》《古稀老人孝母情》《挑河》《抢收》《一块银元》等等,还为县老年协会汇编《俗语大全》,收集了1200余条当地的民间俗语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感到很愧疚,因为党和人民给我的太多太多,而我的贡献很少很少。今后,我一定继续发扬长征精神,为民族复兴大业尽心尽力。

我欣喜地看到,改革开放以来,党和人民不忘初心,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,继续长征,全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就拿我家来说,1978年拆了土墙草房,建了砖墙瓦房,1992年建了小楼房,2007年买了镇上的商品房。我家建房买房,走上了幸福之路,这正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。

我们如东这片热土,洒遍烈士的鲜血,也洒遍勤劳人民的汗水。如今,她通江达海,河路渠交错,洋口港通航,铁路通车,海启高速公路如东段正在有序施工,全县旅游业、服务业、工业、农业、林业、教育卫生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,职保、农保、医保、低保全覆盖,正合着全省的节拍迈向“强富美高”新目标。

2009年,我省基本建成小康社会,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。2012年专家评估:我国民族复兴的任务已完成62%。近几年来,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令世界瞩目!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民族复兴大有希望!我们倍受鼓舞!事实证明:在党的领导下,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,不仅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,而且赢得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

党的教导记心上,长征精神永发扬。余热献给中国梦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